音视频课:青春期孩子的家长课堂


青春期孩子家长课堂
如何懂得,
如何走进青春期的孩子
美国著名精神病医师埃里克森认为:人的自我意识发展持续一生,他把自我意识的形成和发展过程划分为八个阶段,每一阶段能否顺利度过则取决于孩子生活的环境。每一个发展阶段都有他的心理发展任务,青春期需要完成自我同一性的心理发展任务。这个时期会出现自我同一性和角色混乱的冲突。顺利完成和度过,需要养育他的父母一起来学习和面对这一特殊时期的孩子。
做父母是一种修行,养育孩子的过程也是父母再次长大的过程。通过学习,我们不因为孩子的叛逆而受到了晃动,也不因为不被孩子需要而感到失去自我价值感。爸爸妈妈通过学习,让自己更好的成为自己,成为适合孩子的家长,让孩子成长为他自己的样子。
真正的爱,是愿意等待。
不论这个花是春天还是夏天,还是秋天盛开。因为爱,我们愿意持续的灌溉施肥,愿意尊重他的时间,愿意陪伴。愿意静待花开!
课程大纲
第一讲:用“冰山”解读青春期的孩子
内容:萨提亚女士把人比作一座冰山,孩子的行为只是我们看到冒出水面的一部分,只是冰山一角。一个人的内在是很丰富的,在他的行为之下,有沟通姿态,有心情和感受,有想法,还有他想要做的事情,想要的东西。更重要的是在冰山的最底下还有他的渴望和他作为一个人存在的生命的力量。当我们就像游泳一样潜入水中,去了解青春期的孩子,也许我们会多一些对他们的了解,从而能够慢慢读懂他们,走进他们。
第二讲:青春期孩子的特点
内容:人的发展需要经历从依赖到独立、成熟的过程。根据人类的发展特点,2岁的孩子是儿童的第一自主发展期。两岁的时候孩子有了第一次的自我意识。到了青春期是孩子的第二自主发展期。要走进青春期的孩子,需要明白他们的特点。
第三讲:青春期孩子的聚焦点:逆反、崇拜、早恋、迷恋网络。
这是很多爸爸妈妈和孩子争吵的焦点。学习和了解焦点后面的心理动机,更立体的看待这个时期的孩子。
第四讲:和青春期孩子相处的原则。
面我们了解了青春期是什么,为什么,接下来我们一起来讲怎么办?
欣赏,接纳和示弱,是我们和青春期孩子相处三个原则。如何做到对孩子的欣赏,接纳和示弱,我们用案例的揭晓。
第五讲:换个角度看逆反
青春期孩子的生理特点和心理特点与逆反的联系。
第六讲:面对孩子的逆反的几点建议
1.假装不懂
2.真的好奇
3.学会示弱
4.肯定想法
第七讲:青春期孩子的早恋
1.家长对孩子早恋担心什么?
2.青春期孩子早恋的特点
3.早恋受挫对孩子的影响
4.从早恋里面看资源,从早恋里面促成长。
第八讲:解密早恋之谜
早恋代表着在寻求一种情感上的支持或者是补偿。家长需要换个视角,重新审视自己的婚姻状态,重新审视对孩子的关爱状态和接纳状态,给予孩子更多的心理营养。
第九讲:好奇孩子的偶像崇拜
青春期的心理发展任务:完成自我同一性。要完成这一发展任务,其中一个重要的渠道就是青春期孩子对偶像的崇拜。如何看待青春期孩子的偶像崇拜:个人发展、社会、家长三个角度来揭晓。
第十讲:如何面对孩子的偶像崇拜
1.接纳认同
2.建立规则
3.引导孩子把追星向精神方面发展而不是向躯体上去发展。
第十一讲:网络如何影响你的孩子
1.网络游戏的特点;
2.具有很多的体验性;
3.心理学对老师的要求;
4.游戏能够满足孩子足够的幻想;
5.游戏是把双刃剑,有非常大的两面性。
第十二讲:与迷恋网络的孩子相处的四点建议:
1.培养兴趣;
2.提升价值感;
3.现实引导;
4.增加孩子的价值感和优势感。
课程亮点
拨云见日,在萨提亚的视觉下,用系统的观念和立体的、流动的理念来认识青春期的孩子;
了解孩子叛逆、早恋、迷恋网络、偶像崇拜的行为后面孩子的心理特征;
好奇孩子行为下面更加丰富、躁动的青春期孩子的真相;
修通阻碍,化解矛盾和冲突,让爱自由的在家庭里面流动。
学习收获
当我们退去角色,让生命与生命相遇的时候,尊重,欣赏,好奇的空间就自然地被打开了,放松的真诚,温暖的连接就自然产生。
我们也就能与自己连接,与孩子相遇,拥有内在和谐的、稳定的自己,拥有沟通顺畅,和谐快乐的亲子关系,也能够懂得孩子,一点一点走进青春期的孩子。
讲师介绍
康利菊
西南大学教育与发展心理学专业研究生;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
国家高级人力资源管理师;
生涯规划师;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素质拓展特邀讲师;
萨提亚家庭治疗模式取向咨询师;
萨提亚云南中心讲师、咨询师。
一位25岁孩子的妈妈,经历着生命中每一个阶段发展的历程,一直在探寻:如何经营幸福婚姻,如何养育健康的孩子的路上学习和成长。遵循自然发展规律,珍爱和尊重生命与生命的相遇,在爱与自由中,陪伴和见证生命中所遇见的人,自信的成长为TA自己的样子。
课程内容 有效期: |
课程音频自上课之日起一年有效 |
温馨提示:
|
听课期间,请找一个安静不被打扰的空间,带好纸笔,静心学习。 |
本产品为虚拟产品,一经订阅无法退费、转让,敬请理解。

上一篇:《写作业好习惯养成》7天特训家长课程
下一篇:最后一页
版权声明:本站所有课程及人物版权归课程主办方或主讲人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