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视频课:让每一个文科生都成为统计高手



  课程编号   xsk2847
  学习投入   199元


主讲老师 李连江
课时安排 85课时
课程内容

文科出身,高考数学不及格,却在人才竞争激励的香港中文大学讲授了十几年统计学,深受学生欢迎。

 

他剑走偏锋,以哲学思维切入对统计学的研究,破解统计学的学习密码,使统计学实现由专家的懂转向用户的懂。

 

他格物致知,遍尝百草,体味到统计学学习的甘苦,走遍了统计学长征路的坑洼险境。他愿意将多年所学贡献出来,希望年轻学子尤其是文科学子在学习统计学的时候能够树立信心、少走弯路、提高乐趣、好学会用。

 

他希望提供一门有趣、有料的统计学课程,希望以浅入浅出的方式带来全新的统计学学习体验。

 

 

 

他,就是香港中文大学的李连江教授。

 

 

李连江,1963年生于河北沧县农村,五谷能分,四体不勤。手无缚鸡之力,少年常为生存担忧。幸好遇到大学重开,得以跻身78级之列。

 

此后38年,辗转五所大学,五次变换身份,十年前落户香港中文大学,兼职华政、南开与浙大。专著半本,论文十数篇;译文三百万字,“三分尘土,七分流水”。

 

近几年受虚荣心驱使,偶尔侈谈治学,奉行启功先生的良心话哲学,不弄玄虚,知有不言,言必有据。

 

 

他说:“研究方法不是进攻而是防御

你要敢于拿‘不是’当理说

 

第一,研究方法不是进攻的武器,方法论主要是做防御用的。你做了一个研究,去开会报告你的研究发现,听众永远都会挑战你。最方便、最容易的挑战的就是说你方法有问题。这个时候如果你没有足够的方法论训练,就不知道怎么样去防御了。能不能把方法论当成进攻武器呢?当然可以,不过我不喜欢那样做。学术界抖机灵的人多,踏实的人少,刻薄的人多,厚道的人少。

第二个学方法论的目的是敢于违背方法论的禁忌,学会了方法论以后你就敢拿“不是”当理说。

方法论专家认为必须避免某个作法,你学通了方法敢说我有理由偏偏这样做。当然,你一定要讲出你的道理。

第三个想法是疑人不如疑己开会的时候经常有人问方法问题。实际上那些提问的人提的那些要求他们自己也做不到。这是用怀疑别人的方式来表现自己。我觉得,作为一个学者要“自私自利”一点我们在方法上、在治学上怀疑别人、挑战别人、批评别人,不如把这个精力放在自己身上。这叫做疑人不如疑己

 

“空讲方法没用,我为什么还讲?”

“确信卖的是自己信以为真的药”

 

李老师说:“本次课程是我教学生涯里第一次的线上课程”。微信是微平台,只适合三言两语,把十万字讲稿放在微信,等于在行人匆匆的地铁站拉巴赫的小提琴曲,演得再好,也不会有几个人听。

 

我应邀来为学术中国的学友讲课,把讲稿放在微信,只是因为有个顽固的信念,觉得有心的年轻学者抽空看几眼不是浪费时间。这几年在国内一些高校做了些关于研究方法的讲座。其实,我不喜欢以讲座的方式讲研究方法。

 

首先,不老老实实做学问,到处讲研究方法,让人觉得已经堕落。讲研究方法很容易让人觉得是跑江湖,跑江湖的往往卖假药。

 

 

其次,不结合听者自己感兴趣的研究课题,空对空地讲方法,用处不大。空讲方法很像学围棋研读王积薪的《围棋十诀》,也像学军事研读《孙子兵法》,对培养眼界有点用,对长手上功夫基本没用。

 

我更喜欢在系里给研究生讲方法课,因为是每周一次工作坊,围绕学生的研究课题展开,连续十几周。

 

不愿意讲还讲,只是因为我的经历有点儿特殊。

 

我跟在美国读博士时的导师欧博文教授合写过八篇文章、一本书。导师很有经验,也格外坦承,把年轻学者容易遇到的许多问题详细地告诉了我。

 

我也有不少撞南墙的经历。我觉得如果把我明白的东西告诉年轻学者,他们可以省点力气,少受点挫折。把讲稿放在微信圈,我自认为是做了一点学术公益。

 

IMG_2485.JPG

 

教师的天职是教学生,我想当一个好老师

 

李老师回忆自己的学术追求之路时,总会提起一人——南开大学车铭洲教授

 

 

李老师说:1980年6月,西方哲学史期末考试,口试。我小心翼翼回答完问题,心虚地问:对吧?其中一位老师,他不紧不慢,轻声细语,讲解康德哲学中的范畴、理念、观念、上帝几个词的意思。后来才知道,这位把口试变成授课的老师,就是车老师。再后来,我渐渐明白一个道理:教师的天职是教学生,授课与考试都只是教育的手段。

 

车老师说,我们学过的知识会忘掉,但是在学习过程中获得的能力是忘不掉的。听到这样的话,你会不会觉得很有信心,觉得自己还有点东西?要克服焦虑,建立信心,我们需要多少呢?不需要多,知道车老师指出的这一点就可以了。
  

所以这次课程,也希望大家能克服焦虑心态。

 

李老师给本次课程起的题目是“用日常语言也能学会量化研究方法”。何为“日常语言”,就是平时生活中普通话语。其实大家在学习研究方法的时候,最畏惧的就是量化研究的术语,像天书,不细说,很难听懂。

 

本次系列课程的基本内容与统计学教科书相似,但是讲述方式是完全不同的。

 

李老师说研究方法就像体操,该转弯就要转弯,脑子要灵活。举个例子:学数学的微积分之前要学极限,其实期限的概念与我们日常生活是不相同的,日常生活中是就是,不是就不是,极限是去进一个点,但永远达不到。所以,如何处理这种专业术语与现实生活的冲突也是研究人员需要克服的核心。

 

我们的老师有时也讲得太专业了,李老师会用戏说的方式,让大家从心里上克服对统计学的畏惧。相信自己一定行!

 

blob.png

 

学习就像电脑游戏一样看说明书是不行的们必须要像下象棋那样,先了解规则,实际操作,方能熟练。李老师就要先给大家讲一些统计学的规则,也会讲一个统计学的软件和(SPSS)一个数据库(雇员数据库),希望鼓励大家把这个软件和数据库联合起来,就当一个电脑游戏来玩。

 

我走过的弯路,不想让你们再走了。我自己在学统计学的过程中,花了很多时间和精力,人家数学好的人,根本没办法跟别人比。在这个过程中,也走了很多弯路,遇到很多拦路虎。所以,我希望通过这个课,把我遇到的问题跟大家讲一下,尽量让大家少走一些弯路。

 

 

 

blob.png

blob.png

导言

戏说统计 

第一部分

数据与量化:信息点与信息库

第1讲

SPSS及其雇员数据

第2讲

数据是信息点,行是个体,列是属性

第3讲

量化研究只测量某些个体的某些属性

第4讲 

变项的量化

第5讲 

量化是个系统工程

第二部分

单变项分析:由点到线

第1讲 

正态分布

第2讲 

平均值是预测

第3讲 

抽样分布

第三部分

双变项分析:由线到面

第1讲 

从信息线到信息面:相关分析 

第2讲 

随机相关与系统相关:显著性检验

第3讲 

回归分析是预设因果关系的相关分析

第4讲 

检验因果假设与法庭审判的逻辑相似

第四部分

多变项分析:由面到体

第1讲 

一果多因:多元回归分析

第2讲 

排除似是而非的因素:统计控制

第3讲 

因子分析和量表构建

第五部分

以概率为因变量的回归 

第1讲 

卡方检验

第2讲 

对数回归:概率是个特殊的因变量 

第3讲 

最大似然估计是扮演事后诸葛亮

第4讲 

定序与多项定类变项的对数回归

第六部分

结构方程模型与双层回归 

第1讲 

结构方程模型是全息路径分析

第2讲 

双层回归考察环境对个人的影响

结语

从业余选手走向专业玩家 

第1讲 

大团圆

第2讲 

定量研究的长处与短处

第3讲 

终点就是起点

 

2018年李老师花了十天时间,买硬件软件,学操作,备课、录屏、剪辑,补充录制“SPSS的基本操作”系列视频。视频长短不一,总长大约12小时。

 

视频的标题如下

 

第1讲 SPSS基本介绍

第2讲 怎样读数据

第3讲 怎样建数据库

第4讲 转换数据

第5讲 频次分布、正态分布、抽样分布

第6讲 平均值是预测

第7讲 比较平均值

第8讲 用均值比较分析差序政府信任

第9讲 选择数据

第10讲 相关分析

第11讲 二元回归分析

第12讲 合并数据库 

第13讲 多元回归分析

第14讲 为什么要做因子分析

第15讲 因子分析

第16讲 量表构建

第17讲 卡方检验

第18讲 什么是“罗吉特” (logit)

第19讲 二元对数回归

第20讲 最大似然估计的逻辑

第21讲 定序对数回归

第22讲 多项定类对数回归

第23讲 Probit 回归

第24讲 用AMOS做结构方程模型

第25讲 用AMOS分析信任与选举偏好的关系

 

课程是如何更新的?

 

课程已全部更新完毕。

 

如果中途不想学了能退款吗?

 

抱歉,本课程为付费视频课程,一旦课程开始,无法提供退款。

 

 

特别说明

 

视频版权归讲师和学术志共同所有,不支持下载,不限时在线观看。

 

如何将课程送给别人

 

自己购买学习,点击下方的“订阅专栏”,如果是为他人购买,则点击右上角的“送好友”。



  课程编号   xsk2847
  学习投入   199元


主讲老师 李连江
课时安排 85课时

上一篇:人脉管理实战攻略,收获高价值社交圈
下一篇:李连江:过好研究生的苦日子
版权声明:本站所有课程及人物版权归课程主办方或主讲人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