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视频课:中国人的历史(第一辑) 下



  课程编号   xsk2859
  学习投入   696元


主讲老师 秋风
课时安排 27课时
课程内容

课程亮点

 

 

 

 

 

近100来年来,受了科学主义的影响之后,很多人就说读历史就是想获得一点客观的知识,至于这些知识有什么用,和“我”的生命有什么关系,不在考虑范围之内。

 

讲中国历史,有各种讲法,它们最大的区别就在于,你从什么地方讲起,这就取决于你怎么看待中国的历史,或者说,你读历史想干嘛。

 

 

 

孔子讲:人能弘道。所以历史不是制度塑造的,也不是说有某种神秘的力量,在冥冥之中,推动着历史的变化。

 

 

历史就是人的行为,那么这些行动就会产生效果,就会带来变化,人与人的关系会发生变化,人与物的关系也会发生变化,这就是历史。

 

我们研究中国历史,其实就是在研究自己的历史。

 

历史是连续的,所以我们4000年前人所做的事情,2000年前的人所做的事情,和我们今天的生命,和我们的生活,和我们的国家,是有直接的关系的。

 

所以古人是活在今天的,古代的制度也是活在今天的,圣人之言亦是活在今天的。

 

我自己研读历史,其实是带着一种体认的态度,是在用自己的生命去体会我们古圣先贤,他们的所言所思,以及他们所建立的各种各样的制度。

 

那么,在源远流长的历史的长河中,从哪里作为历史的起点呢?

 

那就让我们来聆听秋风老师讲述中国人的历史,讲述和我们生命直接相关的那个地方、那些人、那些事情......

 

 

 

讲师介绍

 

 

360se_picture.jpg

秋风老师

本名姚中秋,现代新儒家代表人物。现任山东大学教授、弘道书院山长。秋风老师横跨儒学、经济学、法学、政治哲学、中外历史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学术视野和强烈的现实感。近年来致力于儒家义理的阐述,中国王道治理的研究。出版译著《法国大革命讲稿》《法律与自由》《哈耶克与古典自由主义》等十余种,出版儒学著作《国史纲目》《儒家宪政主义传统》《论语大义浅说》《尧舜之道》等。

 

 

适合人群

 

✲ 值得每一个中国人驻足聆听

 

 

课程大纲

 

 

 

 

《中国人的历史 第一辑 下》目录

 

 

第二十七集  夏朝与王道政治

禹启父子结束了公天下的制度,建立了家天下的制度。虽然发生了这么一个制度的大转变,但是中国治理之道,没有终绝。在禹传承给他后人观念王道政治继续得到体现,譬如这八个字:“正德利用厚生惟和。”

第二十八集  九州与华夏意识的由来

禹贡这篇文献提供了一个关于领土的完整的知识体系,而生活在这个领土上的人民可以自由的往来。所以就逐渐形成了华夏意识,而他不只是认为我就是个鲁人或者晋人,同时也会认为我是个华夏人,我是个中国人。

第二十九集  汤武革命的传统

我们中国人是有革命传统的那第一个起而革命的就是汤家天下有一个致命的不可克服的缺陷,王位的继承人未必天生都是有德有能的。于是,时机成熟了,会有受命者领导人民起来,推翻已经丧失天命的王,这就叫革命。

第三十集  先觉觉后觉——圣人伊尹

儒家士大夫以天下为己任的情怀第一次系统表达就是孟子笔下的伊尹,伊尹觉得自己有责任去引导通晓尧舜之道孟子写伊尹的这段文字,其实跟商代的历史是很吻合的,伊尹和商汤的关系王与师的关系

第三十集  如何面对既得利益集团——商王盘庚

商代历史发展过程中,盘庚是一个承上启下的人物。提到盘庚,大家就会想到他迁都之事。盘庚之所以迁都,是藉此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摆脱政治的僵局。完成迁徙之后,商就变成了殷,在这个地方就稳定了270多年,再没有迁徙。

第三十集  傅说与武丁的相遇

武丁是一个深思好学之人,并且也是一个有天下情怀的王者,这是傅说被举的前提。有明君,然后才可能有贤相。一日,武丁说梦中有一位贤人教导他。梦醒之后,他就命人画像去寻找,因为这朝堂之上,都没有自己梦中的人。

第三十三集  武丁中兴与拨乱反正

我有一个比较大胆的想法:傅说应该是夏代的君子的后裔,所以他虽然身处下层,但是对于古圣先王之事非常熟悉。在《说命》中,傅说清楚的表达要复夏道的观念。所以傅说把夏人的观念带入了殷,这就是“拨乱反正”。

第三十集  周人的先祖——后稷

对于中国人的心智而言,影响最大的是周人。周的文明在三代最后,但是它有自己非常悠久的渊源。这个渊源就是他的祖先后稷。因此周文明奠基于农业,而后来呢,我们中国文明,“从周”以后就是以周文化为本,直到今天。

第三十集  受命于天——周文王的故事

文王被殷纣王囚于羑里。在羑里呢,文王就演易,这是我们中国文化史上的一件大事。在这样的艰难困苦之中,文王仍然不放弃自己的志向。这种不放弃的背后是什么?是一种天命意识。通过演易,文王推明天道,恩泽后世。

第三十六集  继志述事——周武王的大孝

文王已经受命,他开始在他自己治理的范围内,建立王道秩序。而纣王呢,没有改变他自己的暴政,所以武王就决定发动革命,推翻这样一个暴虐的统治者。我们从武王所发表的几次演讲,可以非常清晰的看到周人的政治观念。

第三十七集  如何重建天下秩序

周武王克殷以后,开始重建天下秩序。这其中呢,有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就是封建诸侯。武王分封时,不仅只是封建自己的亲戚、功臣,他还想到了古圣先贤,分封圣王之后。由此呢,周人就确立了一个制度,叫存二王之后。

第三十八集  中国古代的宪政传统——《洪范》

箕子是亡国之君的亲戚,武王已经是一个得天下之君,但他不骄傲,相反以谦卑的姿态去请教箕子。箕子虽有亡国之痛,但他仍以天下为己任,以黎民百姓的生生不已为己任,所以他仍然把古圣相传之治理大道,传授给了武王。

第三十九集  箕子讲述的王道政治

《洪范》统括天人,纲纪万象,是一部整全的宪法,远远超出了现代宪法的概念。今天我们复兴中华文明,就必须再一次以《洪范》为根本大法,借此重新设计我们的政治制度、社会制度、教育制度,因为这是一以贯之的大道。

第四十集  周朝最重要的设计师——周公

天下初定,成王年幼,周公挺身而出,承担起治理天下的重任。周公执政其实始终承受着巨大的精神压力,外界猜疑一直没有停止。周公在那样一个环境中挺身而出,体现了一种公天下的精神,不以个人荣辱,虽千万人吾往矣。

第四十一集  礼乐文明,周公立教

周公在对殷遗民的演讲《多士》里,阐述了周人的天命观,重归敬天的正道。人必须始终戒慎恐惧,自我约束,自我提升。这个社会的好坏,最终取决于人的道德自觉。所以可以说,周公是为周人,也为我们中国文明立教。

第四十二集  中国古典的共和观念——周召共和

西周的中后期,周厉王时代,周公召公二人共同执政,史书将这一段很独特的历史称为共和。1911年孙中山先生推翻帝制,我们再度建立共和。所以这个周召共和,过了近三千年,才有了一声回响。

第四十三集  周朝的衰落——春秋五霸的登场

周秦之变,从齐桓公开始。道理很简单,齐桓公是五霸之首,所以齐桓公的出现,就标志着周代的礼乐秩序开始崩解。封建制其实有很多好处,比如说君子共和,礼乐文明,人们有比较强烈的共同体意识,守望相助,人心安宁。

第四十四集  齐桓公的历史功业和不幸结局

齐桓公纠合诸侯,抵御戎狄、蛮夷,保卫了华夏文明。这是真正的尊王。我们之所以要尊王,就是因为王可以保卫中国文明,王所维系的礼乐文明,就是中国文明的根本所在。所以尊王就是尊文明,这就是齐桓公的历史意义。

第四十五集  法家与经济学的先行者——管仲

管仲是一个过渡时代的标志性人物。我们甚至可以把他称之为第一个思想人物,因为此前的君子主要都是行动者,而管仲出身于齐国的中下层,但是他有思想,并且有机会实践他的思想,所以,他的成功代表着士人群体的兴起。

第四十六集  周秦之变——秦穆公的梦想与抉择

中国今天的基本制度,和秦的制度之间有非常直接的关系。当然周的文明,又通过儒家的努力渗透进了秦之后的郡县制中。所以要理解中国历史,既要理解周文明,也要理解秦文明。而在秦的发展史中,秦穆公是一个关键人物。

第四十七集  晋文公的流亡与成功

晋以其功利主义精神在春秋乱世中,在王室丧失权威的这样一个环境中,有效地保卫了中国。所以从晋文公开始就成了华夏文明最主要的保卫者,最终其实是这个晋开启了战国的大门。三家分晋,就被司马光认为是战国的开端。

第四十八集  华夏文明的自觉——楚庄王的故事

楚庄王问鼎,在楚国历史上是一个标志性的事件。这意味着楚庄王已经完全认同了华夏文化。此后他的政治运作,基本上按照华夏的这个逻辑展开的。楚人就想当中国的统治者,再也不以蛮夷自居了。直到楚人刘邦成为了天子。

第四十九集  礼乐文明的灿烂——以师旷为例

周代的礼乐文明其实造就了不少贤人,尤其是进入春秋以后,礼乐征伐自诸侯出。这就是我们这个文明的生命力所在,道不会绝于天下,这天下总有人在守护这个道,传承这个道。即便在师旷所生活的这个时代。

第五十集  孔子的伟大

孔子影响了他之后中国文明的走向。一个人可以塑造两千年的文明,而且他还要塑造下去。所以中国历史可简单地划为两个阶段,孔子就是分界线,孔子之前是我们的古典时代或称圣王时代,孔子之后是圣人时代或称孔子时代。

第五十一集  与孔子的精神相遇

孔子删述《六经》这了不起。通过《六经》,孔子就把他之前两千多年的中国文明予以总结概括。在孔子之前,普通人是没有机会学圣人之道的。孔子删订《六经》之后,圣人之道就可传,可学,可道,人人都可以学习了。

第五十二集  孔子指出的道路

我们人应该走什么道?中国应当走怎样的道路?就在《六经》中。因为孔子划定的这条路,其实不是他随便划了一条路,这是孔子之前两三千年间圣人走的路。孔子只是阐明了这个大道,当你走在这条道上,你就可以行之久远。

 

上下滚动查看更多

 

 

 

 

 

您将获得


共26集,

每集10—20分钟

 

听秋风老师

讲中国历史

 

学历史不只是学知识,

更是一种生命态度的体认



  课程编号   xsk2859
  学习投入   696元


主讲老师 秋风
课时安排 27课时

上一篇:智慧心法---国学之道
下一篇:中国人的历史(第一辑 ) 上
版权声明:本站所有课程及人物版权归课程主办方或主讲人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