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视频课:中国人的历史(第一辑 ) 上



  课程编号   xsk2860
  学习投入   696元


主讲老师 秋风
课时安排 27课时
课程内容

课程亮点

 

 

 

近100来年来,受了科学主义的影响之后,很多人就说读历史就是想获得一点客观的知识,至于这些知识有什么用,和“我”的生命有什么关系,不在考虑范围之内。

 

讲中国历史,有各种讲法,它们最大的区别就在于,你从什么地方讲起,这就取决于你怎么看待中国的历史,或者说,你读历史想干嘛。

 

 

孔子讲:人能弘道。所以历史不是制度塑造的,也不是说有某种神秘的力量,在冥冥之中,推动着历史的变化。

 

历史就是人的行为,那么这些行动就会产生效果,就会带来变化,人与人的关系会发生变化,人与物的关系也会发生变化,这就是历史。

 

我们研究中国历史,其实就是在研究自己的历史。

 

历史是连续的,所以我们4000年前人所做的事情,2000年前的人所做的事情,和我们今天的生命,和我们的生活,和我们的国家,是有直接的关系的。

 

所以古人是活在今天的,古代的制度也是活在今天的,圣人之言亦是活在今天的。

 

我自己研读历史,其实是带着一种体认的态度,是在用自己的生命去体会我们古圣先贤,他们的所言所思,以及他们所建立的各种各样的制度。

 

那么,在源远流长的历史的长河中,从哪里作为历史的起点呢?

 

那就让我们来聆听秋风老师讲述中国人的历史,讲述和我们生命直接相关的那个地方、那些人、那些事情......

 

 

讲师介绍

 

 

360se_picture.jpg

秋风老师

本名姚中秋,现代新儒家代表人物。现任山东大学教授、弘道书院山长。秋风老师横跨儒学、经济学、法学、政治哲学、中外历史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学术视野和强烈的现实感。近年来致力于儒家义理的阐述,中国王道治理的研究。出版译著《法国大革命讲稿》《法律与自由》《哈耶克与古典自由主义》等十余种,出版儒学著作《国史纲目》《儒家宪政主义传统》《论语大义浅说》《尧舜之道》等。

 

 

适合人群

 

✲ 值得每一个中国人驻足聆听

 

课程大纲

 

 

 

 

《中国人的历史 第一辑 上》目录

 

第一集  如何走进中国历史

曾文正公问:风俗的变化是由什么引发的?他自己的回答:其实就是有一二人之心。这就是儒家的历史观:人心是怎么变的?历史上的圣贤,他们怎么想,如何行动,所以我们这次就从人物的角度来谈,通过他们进入中国历史。

第二集  华夏文明始祖——伏羲

孔子心目中的伏羲:“古者包牺氏之王天下也。”我们首先来解读“王”这个字。这个字一下子就把中国文明和其他的文明区别开来了。区别在于,伏羲是一个王,而在其他文明中它的创始者,通常是个教主,或者是个征服者。

第三集  华夏文明的大宪章——《易传》

我们圣王的政治哲学,从“天地之大德曰生”讲起,这个很伟大。你明白了天地在干什么,你就能明白为何要建立这个国家,其实都是从这个根本开始下来的。我觉得这就是华夏宪章,治国的根本道理,或者说文明的根本道理。

第四集  伏羲看待生命和这个世界的方式

伏羲做八卦的方法,三个观,两个取。从中我们就可以看到,中国人认知这个世界的基本方法。中国人信的不是人格神,我们敬的是天,而这个天不说话。类万物之情,万物已经生成了,就在这儿,那我们需要用心观,用心取。

第五集  人道与天道

伏羲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那我们也可以用另外一个词来概括,伏羲所作的这件工作,叫启蒙,开蒙。八卦把人心打开了,所以人就走出了蒙昧的状态。一阴一阳之谓道,这个道理是我们中国最大的道理。

第六集  华夏文明的第二位圣王——神农氏

神农做了两件事,一是制造或者改进了农业生产工具,二是创设了集市,即商业活动。从而大幅度提高了农业生产的效率,所以就使得更多的人能够生,并且生生不已。我们讲这个历史始终要围绕这个主题,就是生和生生不已。

第七集  圣王如何创制立法——五帝的出场

为何五帝在中国文明演进的历史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就是因为我们这个文明经过前头两三千年的发展,已经达到一定的程度,最初的那一套制度就完全失灵了。那五帝,就是这个新时代的创制立法者,此之谓“通其变”。

第八集  华夏文明与政治共同体的逐步成型

黄帝、尧、舜这三位圣人,创制了九个方面的新的制度。所谓的缔造中国,就是缔造中国作为一个文明与政治共同体所需要的各种各样的制度,我们看到这些制度一项一项的都出现了,当这些制度逐渐完善,其实中国就成型了。

第九集  司马迁为何以黄帝为起点

《史记》为什么从五帝开始?司马迁是生活在一个大转型的时代,其实就跟我们今天有点类似,跟黄帝尧舜的时代也有点类似,那也是中国社会剧烈变革之后,逐渐开始通其变的时代,他带着这样一个问题意识去回顾历史的。

第十集  黄帝是哪里人

五帝本纪》给我们介绍了黄帝兴起的背景,对照现代考古发掘出来的几个文化区块,大体上我们可以说炎帝对应于仰韶文化,蚩尤对应于大汶口文化,黄帝大概可以对应于红山文化,并且他们之间确实是相互有冲突。

第十一集  寻找炎帝与黄帝的足迹

我们读史书,研究地理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基础性工作。司马迁写《史记》,他要走遍祖国的山川大地,确实呢,我们在书中所读到的人事,要通过我们的脚,以地理来予以印证,这样呢,这个人事才是活泼泼的,活灵活现的。

第十二集  中国人的天道信仰

黄帝已经把诸多的族群,初步的连接到了一起,然后发现,每一个族群信的是不同的神,神和神之间互相不服气,就此导致人心不能相通,所以颛顼要解决这个问题,做到了“绝地天通”。这是中国文明演进过程中伟大的一步。

第十三集  《尚书》的开篇——以帝尧为典范

为何孔子编订《尚书》断自尧舜?《尧典》记述的是尧舜建立中国的过程,其大义就是帝尧是以其德建立中国的,这就是中国文明的根本所在。中国人相信的是:德可以化成天下,德可以成就一切功业,而帝尧就是我们的典范。

第十四集  对天德的肯定

帝尧何以有德,经文替你回答了:“克明俊德。”这就是我们中国人的一个根本信念:我们生命的过程,就是明我内在固有之俊德的过程。我们老师教孩子的就是:尧能,你也能!孩子们要理解这一点,就能走上自主成长的路。

第十五集  帝尧的天下观

帝尧他既建了中国这个政治共同体,其实同时也推动了天下秩序的形成。从帝尧时代开始一直到今天,“协和万邦”,建立和维护一个良好的世界秩序,这是我们中国人从诞生的那天起就承担的责任。这是中国人的天命。

第十六集  取法于天与依时而生

如何取法于天?帝尧历象日月星辰,他讲得很清楚,叫“敬授人时”,他是要给人找一个可取法于天的道。这世界上只有我们中国人啊,把这个“时”确定为最高的律法,我们个体的生命和群体的共同生活,都是依时运转的。

第十七集  大洪水的故事

现代考古学,一次又一次的发现,证明了传说中的洪水确有其事,就在距今四千多年前,也就是我们传统历史学,包括经学,所认定的尧舜禹的时代,尧舜禹治水也实有其事。那么《尧典》给我们清楚地记述了治水的决策过程。

第十八集  帝舜为何能继承王位

自舜以来,中国社会就走向了以孝治天下这条路。舜通过他自己如此特殊的人生经历,证明了孝的绝对性,孝是无条件的,不管父母在现实生活中是否还慈爱我,那我都应该孝敬我的父母。因孝之德的绝对性,故它为诸德之本。

第十九集  立孝为教,继往开来

中国人特别重视持久,那么,靠什么样的美德保持连续性,就是孝。孝的文化含义就是善继人之志,善述人之事,要尊重先祖。华夏国家新生之后,能否有长久的生命力取决于尧的接班人,所以孝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政治美德。

第二十集  帝舜的礼治

舜的礼治,首先是治历明时。我们前头讲过帝尧作历,“历象日月星辰,敬授人时”。因为天不言,所以在中国的历法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人们顺天而生,法天而治,就是要看时。所以舜作礼,首先是要统一时间,统一历法。

第二十一集  华夏第一个政府的创建

这里简单解读一下舜所建立的这个政府的各个部门,以及舜对各个部门的职能的规范,由此我们就可以对几千年来中国政府的基本形态有一个把握。舜所建立的华夏第一个政府,就构成此后四千多年来中国政府的基本典范。

第二十二集  圣王治理之道的传统

圣人的治国之道,首先解决民生,其次是教化,接下来才是用刑。同时中国人自古就热衷于进行基础设施建设,为什么?因为我们有家园意识,即便有自然灾害,我们不准备走,而要去治理它,这都是禹、共工他们奠定的传统。

第二十三集  中国文字的初步成型

我们研究中国历史,一个很重要的任务就是探究我们中国始终保持统一的内在机理,那我认为文字是最重要的原因之一。不管是日常的生活,还是政治的运作,都需要有文字,而文字的特性会决定一个文明的基本气质。

第二十四集  思想家皋陶对圣王之道的阐明

皋陶在圣人中是比较特殊的,他没做过王,但为什么也被尊为圣人呢?我定义皋陶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思想家。他是在舜禹禅让之际,总结了尧舜之道,并且能把这个道向禹阐明,由此就构建了中国历史上第一套义理体系。

第二十五集  大禹的平稳继位

禹的身份比较特殊,因为我们通常都将尧舜禹连为一体。禹呢,确实是通过禅让的方式从舜那获得了王位,但是禹再往下,禅让而未成功,所以实质上是传子了。所以呢孔子把禹作为天下为家的第一人,中国由此走向了家天下。

第二十六集  以天下为家的第一人

禹为了治水,走遍了神州大地,可以说他是第一个走遍神州大地的人。他起码是走遍了黄河流域的每一条河流、山脉,以及这个平原,也因此他就跟所有的族群都发生了关系,所以禹的事业大幅度的提升了国家组织化的强度。

 

 

 

上下滚动查看更多

 

 

 

您将获得


共26集,

每集10—20分钟

 

听秋风老师

讲中国历史

 

学历史不只是学知识,

更是一种生命态度的体认



  课程编号   xsk2860
  学习投入   696元


主讲老师 秋风
课时安排 27课时

上一篇:中国人的历史(第一辑) 下
下一篇:女孩专题阅读 1:你读的书里,藏着日后的人生
版权声明:本站所有课程及人物版权归课程主办方或主讲人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