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营销
品牌管理与市场营销
课程以世界著名的品牌管理企业如宝洁、百事可乐、麦当劳等的实践管理方法为蓝本,介绍了一整套系统且量化的品牌管理流程。以行为学的思想对品牌进行了深刻而准确的诠释,阐述了近十个品牌管理的量化模型及全面的市场调研分析方法。同时系统地介绍了建立品牌管理体系的步骤、流程与模型,对市场、销售、人力资源、生产等各个部门的品牌管理导入提出了系统的解决方案。是品牌管理领域唯一的完整、系统、科学的实践工作方法。针对中国企业,提出了渐进式的品牌管理系统导入方案。
授课对象:营销高级管理人员、市场部高级管理人员、企业营销策划高级管理人员、市场营销部门负责人。
内容介绍:
1. 品牌的历史与营销发展(案例导入)
1.1品牌诞生
1.2品牌经理制
1.3多品牌管理
2. 品牌在销售的行为学中的概念
2.1大脑的秘密
2.2品牌的结构与定义
2.3品牌的测量方法
2.4品牌在营销过程中起的作用
3. 品牌的建立与市场营销效果的意义
3.1对于买方品牌的意义
3.2对于卖方品牌的意义
3.3品牌的溢价能力的体现及评估方法
3.4品牌的结构与建立品牌的途径
4. 品牌的运作流程
4.1消费者态度与市场销售的关系模型
4.2品牌的建立与消费者态度的关系模型
4.3品牌运作流程与消费者接受的关系模型
4.4品牌差异化的具体体现的思考方向及方法模型
5. 品牌的管理流程
5.1品牌的四种定位方法
5.2品牌战略规划的分析模型及应用
5.3品牌规划与年度营销计划目标的平衡与匹配
5.4品牌的日常维护与长远发展发展步骤的区别
5.5品牌传播中的具体手段的应有(细分市场,品牌概念,传播途径...)
5.6品牌管理下的组织架构,职责与运作流程
6. 单品牌与多品牌管理模式思想
6.1多品牌管理思想及发展
6.2多品牌管理的使用基础及工作流程
6.3多品牌管理与企业战略规划
6.4多品牌与单品牌各自的优劣分析
6.5不同行业思考品牌使用模式的分析方法
7. 品牌管理模式导入
7.1文化与制度的平衡
7.2由内而外的品牌建设
7.3品牌思想的导入流程
王瀚骏,中华企管培训网特邀企业培训师,1968年出生于北京,1992年毕业于北京理工大学,工程光学系;后自修取得营销MBA硕士学位。2006荣获网易财经联合颁发的“中国十大营销专家”荣誉称号。现任中国石化集团、北京华融集团、北京金融街开发集团、北京太月园、嘉铭园、上海皮宝制药集团、湖南亚华乳业集团、河南移动等国内多家知名企业首席营销咨询顾问。同时担任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上海复旦大学市场营销课程讲师以及北京前沿讲座、商战名家、中华培训网、北京时代光华长期特约专家讲师。《销售与市场》、《培训》专栏作家。
主要著作:
《消费者心理破解方法》、《了解行为规律,创造营销奇迹》
工作经历:
王瀚骏先生结束学生时代后,立志服务于中国企业,因此,拒绝了学校非常好的工作安排,而独自创业。1992年王瀚骏先生以优异的成绩,被美国百事食品(中国)公司录取,就职于美国百事可乐/百事食品(中国)公司,并担任市场总监职务。在任职期间,王瀚骏先生期间多次被百事总部评选为“百事亚洲区域最佳经理”,是亚洲区域最年轻的优秀管理人员,同时也是最早将欧美流行休闲食品引进中国的主要策划人员。参与并主导了 “奇多”、 “乐士lay’s” 百事两大品牌在中国的上市、研究及发展工作。并且在“奇多”粟米脆引进的过程中,开创了儿童食品赠送玩具的营销模式,并取得了非常大的成功,是“百事”食品新产品上市工作,首年上市,首年赢利的第一个产品,为此,王瀚骏先生也受到了“百事”公司总部的嘉奖。在外国公司工作期间,王瀚骏先生认真学习国外先进的管理经验,并结合自己所学,总结出新产品上市/品类规划/品牌管理/市场信息收集与分析/消费者购买理由等多个营销领域操作的规范流程与模型,具有丰富的市场营销管理经验,和大量的市场营销实战经验。
其它荣誉:
王瀚骏先生目前还致力于国内营销领域的培训工作,自2000年至今,在全国进行了上千场的专业培训,学员人数达到上万人,其培训理念和个人风格在学员中备受青睐,使其量化管理的先进理念得到了更为广泛的传播。
现任北京大学市场营销学客座教授、北大培训中心职业经理人素质培训课程主讲人、北京清华大学项目管理学院营销主讲、上海交通大学营销课程导师、上海复旦大学市场营销课程讲师以及北京前沿讲座长期特约专家讲师、广东现代管理培训中心MBA课程导师、中国非处方药(OTC)协会营销首席主任委员,同时担任国内多家医药保健品企业首席顾问。
上一篇:品牌文化营销终极模式--自然法则
下一篇:切割营销与品牌两极法则
- 企业到公司化阶段后,老板要从关注事向关注人转变
- 某电信企业员工职业化项目纪实
- 某商业银行EVA考核模式设计项目纪实
- 管理企业不难---管理思想摘录
- 成功者离不开第4个医生
- OD落伍了,OD2.0来了
- 中层的责任与担当
- 如何做好员工管理
- 赢在协同:如何高效联动与无缝对接
- 问题解决力 ——问题的分析与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