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营销
《网点智能化转型后的现场管理与服务营销》
网点智能化转型后的现场管理与服务营销
(第2天)
第一单元 互联网时代的网点智能化趋势
1、传统银行网点柜台服务模式的变迁
2、互联网时代,传统银行如何配套新的服务模式?
3、以“四分”为特征的网点服务模式带来的相关问题
4、“智能银行”给客户带来怎样的服务体验?
理想状态:客户方便、快捷
银行节省成本 解放人力资源
5、银行未来发展的服务模式趋势
1)融合自助服务与人工服务
2)融合线上业务与线下业务
3)融合现场服务与远程服务
第二单元 智能化转型下的厅堂现场管理
第一节 网点智能化,想说转型不容易
1、人员管理的不容易
Ø 员工仍把自己当做柜员
Ø 对STM没感觉
2、客户的不容易
Ø 已经习惯了柜台服务模式
Ø 对于STM客户不会用 不愿意用 不敢用
3、现场管理的不容易
Ø 新的动线管理设置与人员管理习惯不配套
Ø 客户的抱怨增多
Ø 客户扎堆与空区现象
Ø 授权不方便不及时
Ø 员工没交接 没有二次分流
第二节 转型前必备的两项准备
1、员工的意识与知识的同步更新
Ø 晨会创新化
Ø 支行长(网点主任)随时聊天式抽查
Ø 建立新知识新技能学习奖罚机制
Ø 员工轮岗管理STM
2、分析客户原因,制订对症辅导方案
Ø 客户不知道所办业务的名录的应对辅导
Ø 找不到二级界面的应对辅导
Ø 文化素质低,胆小不敢尝试的应对辅导
第三节、转型中现场管理的重点——灵活调试
1、智能化流程梳理与搭建
Ø 三线——1号、2号、3号线
Ø 三圈——迎宾圈、智能圈、舒适圈、
Ø 四岗——………
2、如何分流才能达到服务效率最大化?
首次分流要求:全面过滤 精准识别
二次分流要求:区域分工 各负其责
3、解决“智能机使用拒绝症”的效方式之一
微沙龙客户客户教育——
第三单元 网点转型后营销的同步转型
1、 智慧大堂营销的两个关键词——
Ø 资源整合、客户接触达
2、 营销思维的转型
Ø 被动销售产品——主动经营客户
Ø 被动满足需求——主动创造需求
Ø 专注金融需求——关注综合需求
3、 获客模式的转型
Ø 流量——数据——场景
4、 厅堂客户流量越来越少,如何营销?
Ø 存量客户的价值提升
Ø 客户资源的挖掘渠道与分户管理
Ø 不同营销目标与不同和筛选方式
Ø 如何让存量客户持续购买产品?
——存量客户存款提升话术
——保、基、理销售提升话术
——防挖转话术
——挖转他行客户话术
刘晓霞老师——银行网点转型与服务提升专家
个人简历
² 《网点服务PDCA管理方式》创始人
² 《锐·智支行长》课程研发导师
² 《银行私域流量与数字化营销》项目研发导师
² 国有银行省行级优秀兼职培训师
² 银行服务营销实战派讲师
² 银行客服沟通与投诉处理专家
² 近千例客户投诉处理阅历
² 十年银行管理经验 九年专职培训顾问生涯
² 为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的500+银行做过培训。
工作理念
² 与银行一起转型,助银行解决问题,陪银行一起成长
实战经验
² 曾就职世界500强某大型国有银行。主管辖内11个支行、108个网点的服务管理及零售业务的营销支撑。任职期间相关成绩: 在辖内率先试行服务工作网络动态管理,获得该总行服务管理创新奖,同年获得过省行级个人理财营销参赛作品一等奖。十年管理生涯中,带领下属支行成功为客户解决各种投诉问题近千例,当地同业中客户满意度持续名列前茅。2013年被省分行授予“优秀兼职培训师”称号。
² 2014-2021年间,转型咨询行业,分别与上海起航、上海宇谷等咨询机构合作开发培训与辅导项目,并任主讲老师。期间相关业绩:
1、开发《服务质量固化与提升3.0》项目,创建了网点服务PDCA管理方式,将科学管理理论引入网点服务管理领域,并此为核心理论,著有银行服务管理书籍《赢心服务 制胜网点》(上海远东出版社出版)
2、针对转型后网点出现的“目标难达成”、“客户难营销”以及“员工难管理”等方面的问题,开发了《锐智支行长》项目,为转型时期的银行重塑管理模型。该产品2019年上市以来,受到银行用户的好评,被称为最接地气儿的支行长项目
3、针对移动互联时代网点客户到店率迅速下滑的现状,开发《银行私域流量与数字化营销》项目,帮助银行网点开辟线上渠道,解决“获客与营销”问题。
刘老师专注于银行网点“管理、服务、营销”三大主题,为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的500+银行做过培训。每年根据市场变化情况不断优化、升级课程,并以其“专业”和“敬业”成为最受学员欢迎的讲师之一,机构统计数据显示,其学员评分近年来持续名列前茅。
上一篇:《银行对公客户经理营销技能提升》
下一篇:《厅堂主动服务营销与沟通技巧》
- 企业到公司化阶段后,老板要从关注事向关注人转变
- 某电信企业员工职业化项目纪实
- 某商业银行EVA考核模式设计项目纪实
- 管理企业不难---管理思想摘录
- 成功者离不开第4个医生
- OD落伍了,OD2.0来了
- 中层的责任与担当
- 如何做好员工管理
- 赢在协同:如何高效联动与无缝对接
- 问题解决力 ——问题的分析与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