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训搜索引擎

从样品到量产—产品中试管理 (金小云)

参加对象:研发总经理/副总、公司总工/技术总监、研发项目经理/产品经理、研发骨干;制造部门工程与技术主管。

公开课编号 GKK2199
主讲老师 金小云
参加费用 3600元
课时安排 2天
近期开课时间 2013-11-22
举办地址 加载中...

其他开课时间
此公开课暂无其他开课计划!

公开课大纲

课程收益:

1、认识新产品中试工作的地位和作用,并结合大量案例,以认识研发、供应链、销售、售后服务与产品中试的密切联系,从而帮助制定和实施企业产品中试规划。
2、全面掌握中试各业务领域的职责并了解其相关技术:包括产品测试、工艺设计、物料技术认证、中试项目管理、中试过程控制、委外验证模式。
3、了解工程设计及其与产品开发的结合方法:可测试性设计DFT、可制造性设计DFM、可服务性设计DFS。
4、了解中试组织结构、主流程、KPI、人员基本素质要求,为规划企业自己的中试部门提供帮助。 
 
课程背景:

  随着中国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持续提升和市场竞争压力的持续增加,为了获得更好的生存和发展机会,广大中国企业投入巨资进行产品创新,自主研发已成为新时代的潮流,企业都在努力开发新产品。我们在为企业提供研发管理咨询服务的过程中发现,很多企业的新产品开发从样机到量产的过程中(产品化过程)存在着共同的问题:新品没有经过中试或中试的时间很短,制造部门戏称研发的新品是“三无”产品,没有生产文件、没有工装、生产现场出了问题没人管;新产品投产后总是存在各种问题,市场占有率难以提高,企业发展缓慢或停滞;为了应对先导客户的需求,往往需要提供样机参与客户测试或者进行中试样机销售等等问题。这些问题往往与产品技术和工艺有关。有没有一种综合性的解决方案,能够全面系统地解决这些产品技术和工艺问题?有。答案是:建设新产品中试体系。


课程特色:

课程内容来自于讲师长期的研发和中试工作实践经验,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实用性。
系统化的课程内容:全面分析中试工作目标、业务体系、组织结构、流程。
课程中互动式教学、大量案例,有助于学员理解。
实用的中试技术方法,有助于企业用于具体工作。
讲师在业界优秀企业(华为)工作时的切身实践体会,能够深入浅出地分析讨论各种产品中试问题。

课程大纲:

1. 开场白(0.5小时)

2. 中试验证的价值定位(1小时)
 研发与制造的矛盾
1) 制造系统如何面对研发的三无产品?
2) 研发如何面对制造系统越来越高的门槛?
3) 研发与制造矛盾的激化:中试的产生成为必然
 企业创造价值的核心流程
 新形势下,企业应对客户需求,需要做到从TTM到TTP的转变
1) TTM对企业的价值
2) TTP对领先客户新机会获取的价值
 中试验证的价值体系
1) 中试验证在企业价值流实现上的贡献
2) 中试验证在整个产品生命周期中的价值体系
3) 中试验证的产品质量保证价值
4) 中试验证对市场拓展供货的价值
 中试验证体系的定位与使命
1) 研发(RD)、中试(D&P)、生产(P)的关系
2) 中试的使命是什么?
3) 中试如何定位?

 3. 新型研发模型下的中试验证在产品开发过程中的业务重点(1小时)
优秀研发管理体系核心思想IPD
1) IPD的思想来源
2) 产品开发成功依赖于多个关键要素
3) 好的产品开发意味着什么
4) IBM的IPD体系模型
5) IPD流程的特点
6) 基于IPD思想的研发流程体系宏观架构
? 研发模式的演变
1) 最佳新产品开发团队
2) 最佳新产品验证团队
? 中试验证在整个产品开发过程中的业务重点
1) 概念阶段关注点
2) 计划阶段关注点
3) 开发阶段关注点
4) 验证阶段关注点
5) 发布阶段关注点
6) 生命周期管理阶段关注点
 分组研讨:——根据企业分组中介绍的学员公司的实际情况,研讨学员公司中试验证业务方面需要改进的环节
 
4. 前瞻性看待中试的发展问题(1小时)
 中试的发展问题
1) 大而全?
2) 专业化分工?
3) 产品线划分与共享平台
4) 中试人员的发展定位:广度与深度问题
 中试的业务范围
1) 中试业务:新产品导入(NPI)
2) 承上:如何面向产品的研发?
3) 启下:如何面向产品的制造?
4) 桥梁:中试作为连接研发与制造的桥梁,独木桥还是阳关道?
 中试验证的核心意识
1) 全流程验证
2) 全员验证
 分组研讨:——根据企业分组中介绍的学员公司的实际情况,讨论是否需要建立并发展中试的职能?
 
     5. 新产品导入团队(1小时)
机制和考核方法
 新产品导入团队的构成
1) 工艺工程
2) 设备工程
3) 测试工程
4) 工业工程
5) 产品验证
6) 试生产(计划、生产、质量)
 新产品导入团队的职责
 新产品导入团队与产品开发团队的关系
1) 开发模式的演变:串行变并行
2) 并行工程在产品开发中如何体现?
3) 新产品导入团队如何提前介入研发?
 为什么要提前介入?
 提前到什么时候介入?
 提前介入做什么?
 新产品导入团队的管理
1) 新产品导入团队与产品开发团队、职能部门的沟通
2) 新产品导入团队成员的汇报、考核和管理机制
 分组研讨:——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研讨建立新产品导入团队的时机
 
     6. 中试验证管理(1小时)
 中试验证业务过程架构
 面向制造系统的产品验证
1) 概念阶段的关键活动
2) 计划阶段的关键活动
3) 开发阶段的关键活动
4) 验证阶段的关键活动
5) 发布阶段的关键活动
6) 生命周期管理阶段的关键活动

     7. 中试项目管理(1.5小时)
 中试项目管理与研发项目之间的关系
 中试项目管理的职责分配和计划模型
 中试项目管理的重点关注对象
 中试项目管理的业务操作要点和运作模式
 分组研讨:——结合学员公司的中试项目管理现状,研讨中试项目管理的优化内容

 第二天
     8. 中试制造业务运作体系(2小时)
 中试制造业务运作逻辑与模型
 中试制造的业务特点
 中试产品特点
 中试制造部门构成
1) 中试计划
2) 中试品质
3) 中试试制
4) 中试车间
 影响产品试制周期的因素分析
 研发人员对试制准备提供的支持
 试制团队的构成、职责与定位(设置试制部门的时机与优缺点分析)
 试制人员介入产品开发过程的时机
1) 如何进行试制准备(准备要素示例)
 面向制造系统的验证
1) 研发人员如何在试制过程中进行产品设计的优化
2) 制造系统的验证策略与计划
3) 制造系统的验证方案
4) 如何实施制造系统的验证:
 工艺验证(工艺流程、工艺路线、单板工艺、整机工艺、包装工艺、物流工艺)
 工装验证(装配工装、测试工装、生产设备)
 结构验证
 产品数据验证(BOM验证、制造文档验证)
 产品试制验证(质量、效率、成本)
5) 批次验证报告,验证多少批才合适?
6) 如何推动验证问题的解决?
 中试过程控制
1) 中试检验工作原作
2) 简单与不简单
3) 自检与互检
4) 中试检验业务
5) 过程控制的收益
6) 检验工段的工作要求

     9. 转产评审(0.5小时)
 转产评审的评审组织如何构成?
1) 评审标准是什么?
2) 如何判定是否转产?
3) 评审流程与运作机制

    10. 产品转产后的管理 (0.5小时)
 新产品的试制效果评价
 新产品的质量目标达成情况
 工程变更管理
 缺陷与问题管理
 质量审计
 分组研讨:——结合学员公司的转产后业务管理状况,研讨产品转产后管理优化内容
 
    11. 中试验证体系IT平台建设(1小时)
 验证流程IT化
 验证问题管理IT化
 验证检查要素IT化
 分组研讨:——结合学员公司的中试验证体系IT化现状,提出中试验证体系IT化建设意见
 
    12. 中试验证模式(1.5小时)
 自主整机验证模式
 自主多地协同子系统验证模式
 委外验证
1) 单板委外加工验证
2) 结构委外加工验证
3) 整机(模块)委外验证
案例分析:——某公司多种委外模式对比分析

    13. 成本持续上升环境下的中试验证梯队建设(0.5小时)
 中试验证团队的梯队组成
 中试验证团队不同岗位的职责要求
 中试验证团队岗位能力提升计划

    14. 中试体系建设规划(0.5小时)
 中试体系建设策略
 中试体系建设规划时,需要考虑的问题
 中试体系建设阶段划分
 中试体系各阶段建设目标
 案例分析:——某企业中试体系建设发展历程

    15. 问题交流 (0.5小时)

讲师简介:

 金小云,中华企管培训网特邀企业内训讲师。原IBM全球咨询事业部资深项目经理、IPD专家。金老师拥有12年产品研发、研发管理和运营管理经验。在华为、艾默生工作期间先后担任过开发工程师、研发管理部经理、中试部总监等职位,后就职于IBM全球咨询事业部,任资深项目经理。在华为、艾默生任职期间:负责研发项目体系建设、负责中试数据管理、研发项目管理、研发流程管理与业务优化工作。在IBM-GBS任职期间负责并承担研发管理咨询及IT交付业务,主导并参与十多个研发管理及运营管理咨询项目,具有丰富的研发管理经验与实践。

 培训背景:

为多家企业提供过集成产品开发(IPD)、产品数据管理、研发项目管理、研发组织结构、研发绩效管理、产品中试管理等方面的课程.

上一篇:创新大师培训班 (文放怀)
下一篇:天津丰田精益标杆学习(杨嘉荣)

培训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