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绪压力管理
《情绪减压艺术疗愈工作坊》
情绪减压艺术疗愈工作坊 引导师:薛魁铭
一、课程背景
你想让自己的心保持平静、喜悦吗?
你想学习静心的技巧与方法,拥有一个健康的身体吗?
你想掌握应对负面情绪的方法,做情绪的主人吗?
你想提升自己的察觉能力,在生活中有更多的选择吗?
你想知道怎么爱自己、爱他人吗?
你想提升激活生命能量、提升生命智慧,从而更加轻松的工作和生活吗?
……
你想给身体一个真正休息的机会,呼吸新鲜的空气,放飞疲惫的心灵,进而提升你的生命品质吗?那么就请加入到我们的《情绪减压艺术疗愈工作坊》吧!
二、适合人群
职场高压力群体,在工作中经常感觉到焦虑紧张;
人际关系紧张,特别容易生气,希望自己变得相对平和一些;
莫名会陷入低落抑郁状态,努力想透过思考让自己缓解,结果越想越低落;
经常觉得羞耻,内疚,无法与人述说,不知如何化解;
三、课程时长
1-2天(上午9:00—12:00;下午14:00—17:00,上午和下午中间各有一次茶歇,每次10分钟)
四、授课方式和注意事项
此次课程,完全是以“体验+分享”为主,薛老师融合了“正念”+”冥想”+“绘画”+“情景剧”+“音乐歌曲”+“卡牌”+“沙盘”+“3D乐高建模”等多种方式,所以,需要大家穿宽松舒适的衣服和鞋子;
五、场地和人数要求
场地安静,地面需要有地毯或者每人有自己的地垫,音响设备完好;不需要桌椅;尽量不要超过30人;
六、课程设计
第一课:场域构建——“我画我想,我讲我画”
操作方式:
1、老师会播放音乐,学员一边听音乐,一边闭着眼睛绘画;
2、按照老师的引导语,绘制压力光谱图,成员各自分享自己的画和故事;
3、老师反馈并给全场学员讲一个故事;
4、分享下一步的行动计划
第一课核心收益:
1、让每个人都放下戒备,进入一个轻松的环境,调节情绪;
2、构建信任,增进彼此感情;
3、自我觉察,觉察自己的状态和能量值;
4、学会一种放松自我的工具和方法;
第二课:正念觉察
正念是当下心理学界最热门的词汇之一。美国麻省大学医学院的卡巴金教授是正念的开创者。1979年,他在该校医学院开设正念减压(MBSR)门诊,把正念介绍给需应对压力挑战的人群,用以辅助治疗疼痛、压力等身心疾病,增进身心健康。近几年许多国外的中小学都在推广Mindfulness项目以提高学生的专注力;一些学校甚至用冥想来惩罚犯错的学生,效果良好。正念也走进了企业,军队、医院。近日,思政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心)为学院部分老师带来一场正念冥想体验。
第一节:正念冥想
有史以来,许多静心的方法都要求人们保持静止,安静的坐着。但对身体-头脑都已经累积了相当压力的现代人而言,只是静静的坐着并不是件容易的事情。我们需要透过一些方法有效率的放掉身体-头脑上的紧绷与张力,将破坏性的能量转化成创造性的力量,从而唤醒健康、活跃、快乐、幸福的本能。
第二节:正念行走
正念行走就是要全然当下,全身放松,调整呼吸,将意识集中在脚底的涌泉穴,双手虎口相握,男士左手在下,女士右手在下,双手劳宫穴重叠,放于脐下三指丹田处。迈步的同时将脚尖绷直,脚尖先着地,依次是脚跟。放松身体保持缓慢而均匀的节奏,将意识集中在脚底的涌泉穴,每一次落脚都感觉无比的踏实,去感觉大地坚实的支撑,同时出声或默“平安、吉祥、我最棒!”每走一步念一句,让我们在行走的过程中把过去的负面记忆清理干净,并且拉伸疏通腿部的胃经、膀胱经、和胆经,有助于我们的气血下行。
第三节:正念吃葡萄干八步法
通过正念吃葡萄干,让学员学会随时随地觉察自己的情绪和感受,学会认清自己并接纳自己;进而释放自己的负能量,吸收自己的正能量;
第四节:本环节总结与感悟、制定未来应用的行动计划
第二课核心收益:
1、学会正念减压的三种方法和步骤;
2、调节自己情绪,自我赋能
3、学会在未来的生活和工作中,识别情绪、控制情绪、管理情绪;
第三课:卡牌桌游——探索生命的可能性
时常会想,每个人都是上帝之手的创造物。著名诗人朱自清曾说,“我赤裸裸地来到这世上,转眼间也将赤裸裸地回去”那么短暂的人生中,我们应该做什么呢?我们应该怎么更好地规划我们的人生呢?我们的生命到底有什么可能性呢?
第一节:情绪产生的底层逻辑——(状态——刺激——反应)
这是基于行为心理学的刺激反应模型而设计的玩法,让人看见自己的行为模式,进而改变反应模式;
我目前的状态 外部刺激 反应方式
操作方式:
1、每人抽取三张卡牌,依次排开
2、与卡牌情感连接与对话
3、老师引导学员思考
4、学员之间互相分享
5、行动计划
第二节:六张牌描述生命风暴
生命风暴是指那些曾经影响你
上一篇:《情绪与压力管理》
下一篇:《 即兴戏剧表演——探询自我》
- 企业到公司化阶段后,老板要从关注事向关注人转变
- 某电信企业员工职业化项目纪实
- 某商业银行EVA考核模式设计项目纪实
- 管理企业不难---管理思想摘录
- 成功者离不开第4个医生
- OD落伍了,OD2.0来了
- 中层的责任与担当
- 如何做好员工管理
- 赢在协同:如何高效联动与无缝对接
- 问题解决力 ——问题的分析与解决